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传统村落集中连片区文化遗产整体保护利用的多方协同机制与模式(4247127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传统村镇文化景观保护性补偿机理及途径构建(41601143)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区域生态补偿的绩效格局及弹性机理研究(16YJC840012)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湘西传统村落韧弹性测度及调控机制研究(2022JJ30388)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湘西多民族聚居区山区经济转型与民族文化保护的协调机制研究(12JJ3037)
湖南省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湘西传统村镇文化景观保护性补偿技术研究(2016SK2019)
湖南省社科智库重大项目:湖南传统村落整体保护与利用的机制与模式研究(24ZWA32)
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湘西传统村镇地区文化景观基因识别及保护性补偿的方法与机制研究(15YBA273)
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传统聚落景观的低碳模式及其现代价值(11JD06)
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课题:湖南省精准扶贫与生态补偿的耦合模式研究(XSP18YBZ059)
湖南省科技创新计划项目:农村科普政策研究(2021ZK4095)
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洞庭湖流域生态补偿绩效及格局研究(17K056)
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7年度重大委托课题:湖南省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研究
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8年度重大委托课题:湖南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湖南湘江新区管委会委托课题:湖南湘江新区主导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委托课题: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区建设路径和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Liu Chunla、Wu Liping、Xu Mei et al,Building national eco-cultural protection areas and the Xiangxi practice in Hunan Province,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2020, 30 (12): 2076-2092.
Liu Chunla、Liu Weidong、Lu Dadao et al,A study of provincial differences in China’s eco-compensation framework,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2017,27(2):240-256.
Liu Chunla、Chen Mingxing、Tang Zhipeng et al,The "valley economy" model of regional development:A case study of mountain areas in Beijing,northern China,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2014,11(5):1372-1382
Liu Chunla、Liu Weidong、Lu Dadao et al,Eco-compensation and Harmonious Regional Development in China,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2016,26(3):283-294
刘春腊、徐美、刘沛林等,传统村落文化景观保护性补偿模型及湘西实证,地理学报, 2020, 75 (02): 382-397.
刘春腊、刘卫东、陆大道等,2004-2011年中国省域生态补偿差异分析,地理学报,2015,70(12):1897-1910
刘春腊、徐美、周克杨等,精准扶贫与生态补偿的对接机制及典型途径——基于林业的案例分析,自然资源学报, 2019, 34 (5): 989-1002.
刘春腊、刘卫东、陆大道等,基于投入产出方法的中国省域产业生态补偿研究,地理科学进展,2016,35(1):67-77
刘春腊、龚娟、徐美等,文化生态补偿的理论内涵及框架探究,经济地理, 2019, 39 (9): 12-16.
刘春腊、徐美、刘沛林,湘西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及资源个性化开发,经济地理,2016,36(11):177-183
刘春腊、刘卫东、徐美,基于生态价值当量的中国省域生态补偿额度研究,资源科学,2014,36(1):148-155.
刘春腊、黄嘉钦、龚娟等,中国精准扶贫的省域差异及影响因素,地理科学, 2018, 38 (7): 1098-1106.
刘春腊、刘卫东、陆大道,生态补偿的地理学特征及内涵研究,地理研究,2014,33(5):803-816
刘春腊、马丽、刘卫东,洪水灾害社会经济损失评估方法研究述评,灾害学,2014,29(2):136-141
刘春腊、刘卫东,中国生态补偿的省域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自然资源学报,2014,29(7):1091-1104
刘春腊、王鹏、徐美等,湘西多民族山区耕地利用效率空间差异分析,冰川冻土,2013,35(5):1308-1318
刘春腊、刘卫东、陆大道,1987-2012年中国生态补偿研究进展及趋势,地理科学进展,2013,32(12):1780-1792.
刘春腊、张义丰、徐美等,沟域经济的地域类型识别研究——以北京市门头沟区为例,地理科学,2012,32(1):39-46
刘春腊、张义丰、曹俊等,山区沟域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GIS分析——以北京市门头沟区为例,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11,13(2):189-197
刘春腊、张义丰、刘沛林等,沟域经济背景下的山区空间发展战略研究,人文地理,2011,26(2):74-79
刘春腊、刘沛林,北京山区沟域经济建设背景下的古村落保护与开发研究,经济地理,2011,31(11):1923-1929
刘春腊、徐美、刘沛林等,中国茶产业发展与培育路径分析,资源科学,2011,33(12):2376-2385
刘春腊、张义丰,首都生态经济区的空间结构及建设机理,经济地理,2010,30(7):1068-1073+1064
刘春腊、徐美、刘沛林,新农村建设中湖南乡村文化景观资源的开发利用,经济地理,2009,29(2):320-326
刘春腊,省域生态补偿差异研究的理论、方法与实践,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8.
刘春腊,传统村镇文化景观保护性补偿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2020,1.